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土净的美丽湖南款款走来

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.ivechain.com 发布时间: 2020-10-12 07:25 【字体:

  山水是湖南最靓的名片,生态是湖南最大的资源。

  “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。”不久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,提出殷切期望。

  “十三五”期间,湖南牢记嘱托,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“守护好一江碧水”重要指示精神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,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,让绿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。

  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土净的美丽湖南款款走来。今年1-8月,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5%,同比上升6.9个百分点;地表水345个监测评价断面中,水质优良的Ⅰ-Ⅲ类水质断面占95.9%,同比增加0.6个百分点。

  理念之变——

 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,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

  “世界锑都”的7500多万吨废渣,正在消失。9月中旬,娄底锡矿山发布了一份环境治理“成绩单”:

  近年来,锡矿山矿区取缔145处选矿手工小作坊,关停90多家锑冶炼小企业;历史遗留废渣进行无害化处理,砷碱渣实现回收利用,努力还旧账、绝不欠新账。

  锡矿山上,满目绿色。楸树、海棠树、七里香树等防污抗污树种,长势正好,近年完成造林面积达4.5万亩。历经沧桑的百年锑都,脱下“灰袍”,换上“绿装”。

  湖南,是有色金属之乡,也是传统农业大省,过去数十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,也遗留累积了严重的污染问题。痛定思痛、脱胎换骨的锡矿山,正是我省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。

  生态兴则文明兴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,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。

  湖南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。

  2016年11月,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建设生态强省纳入“五个强省”战略目标,建设山清水秀、天朗地净、家园更美好的美丽湖南。

  省里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、由省长任主任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,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和靠前指挥。

  2018年5月,《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》审议通过,以顶层设计锚定发展方向。

  这些年,我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,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河湖长体系;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,严格落实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、失职追责、终身追责,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。

  聚焦中央交办督办问题,坚决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、中央环保督察及“回头看”反馈问题等整改。至今年8月底,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4226件信访件办结率达95%以上。

  从湘江之滨到洞庭湖畔,从城市街道到偏远山区,理念之变带来生态嬗变。

  秋日,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区华龙码头,芦苇摇曳,草绿水清,成群的绿头鸭在水中嬉戏觅食。

  曾经,华龙码头附近的采砂船日夜轰鸣,沙尘满天,污水横流,江豚避之不及。如今,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,伴着巡护员周辉军几声清脆的口哨,一头头江豚跃出水面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、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宣布,洞庭湖区内江豚数量从最少时的72头恢复到了110头。

  环境之变——

  坚决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生态环境稳步向好

  9月25日,常德市“2020年夏季攻势”第一阶段任务实现“清零”:应于9月30日前完成的292项治理任务,全部完成并销号。

  放眼全省各地,污染防治攻坚战“夏季攻势”已是连续第4年全面打响。从2017年至今,在省里的统一部署下,饮用水水源地保护、黑臭水体整治、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善、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整改……30多大类的4000多项任务有序推进。

  坚决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2017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,将“环境治理战役”列为要坚决打好的“三大战役”之一。《湖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 (2018—2020 年)》随之出台。

  打好蓝天保卫战。统筹解决工业污染,控制煤炭消费比重,工地抑尘、秸秆禁烧、黄标车淘汰……“定点”消除“心肺之患”。2018年以来,全省先后实施大气治理项目735个。

  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。”2013年9月,时任省长、现任省委书记杜家毫明确提出,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“一号重点工程”。

  7年来,湘江保护与治理已连续完成两个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安排各类整治项目3578个,关闭“散乱污”企业1563家、淘汰退出涉重企业 1200 余家。

  “母亲河”再现碧水清波,湘江干流重金属浓度持续降低,优良水质比例达到100%,两岸百姓心情舒坦。

  以“一江一湖四水”为主战场,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、长江岸线湖南段专项整治……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场接一场,坚持不懈,久久为功。

  长江湖南段39个砂石码头、42个码头泊位关停,长江大堤全线实施造林绿化工程,筑牢“绿色长城”;益阳沅江的下塞湖拆除1.8万余米矮围、3座节制闸,铲除生态“毒瘤”;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上百万株欧美黑杨“清零”,湿地功能逐步恢复……

  打好碧水保卫战。长江干流湖南段163公里水质及湘、资、沅、澧四水水质总体为优,今年1-8月四水干流的104个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;洞庭湖水质由2015年的V类改善为IV类,除总磷外,其他考评指标均达到Ⅲ类。

  打好净土保卫战。2016年以来,中央、省级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0亿元,安排215个土壤污染防治项目;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修复;治理尾矿库污染,建设绿色矿山。

  城镇污水处理厂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基本实现县城以上全覆盖;1.3万个行政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,全省126个县市区(含管理区)全部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。

  全省环境质量稳步向好,生态家底越来越厚。微信朋友圈中,“晒”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的越来越多。

  我省森林覆盖率达59.9%,湿地保护率达75.73%,均位居全国前列。全省14个市州有9个“国家森林城市”,省级以上森林公园达到121个。

  发展之变——

 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成为广泛共识

  大通湖地处洞庭腹地,金秋时节不少农户正忙着采摘水草。这种名叫大苦草的水草,能吸收水中的氮、磷等污染物。

  “这些水草销往湖北、广东、浙江等地,一年下来销售10多万吨了。”益阳市大通湖生态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王军介绍。

  过去,这里近6000亩精养鱼塘因为投肥养殖,水体破坏严重。在开展综合治理后,全部实施退养,其中3000亩种上水草。大通湖,不仅摘掉了劣V类的“黑帽子”,还依托小水草做出转型发展的大文章,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“双丰收”。

  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。”

  用最严格制度、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。近年来,省人大修订《湖南省环境保护条例》《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》等法规制度。全省实行差别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政策,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、环境信用评价等制度,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奖惩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等机制。

  划“框子”,定规矩。我省划定生态红线,生态红线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/5,进一步筑牢生态屏障。今年7月,我省“三线一单”成果发布,全省共划定860个环境管控单元,确定在生态环境资源约束下能干什么、不能干什么,为高质量发展撑起绿色“保护伞”。

  2019年,我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.29%,下降幅度在全国排第五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超过5%,累计下降20%以上,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%的工业节能目标任务。

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。今年,湖南的秋天被一抹绿色“刷屏”。9月底举行的2020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,收获了上百亿元订单。我省环保产业产值规模近3000亿元,同比增长约11.5%。

 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成为广泛共识,生态环保理念在三湘大地深入人心。

  湖湘儿女争当“美丽湖南”的行动者。成百上千名“绿色卫士”“民间河长”活跃在三湘四水,主动担当环境监督员、绿色传播者。

  (文/曹娴)

信息来源: 湖南日报      责任编辑: 吴媚
相关阅读

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土净的美丽湖南款款走来

14101522

Baidu
map